中国网9月27日讯(记者 董小迪) 进出口环节验核证件减至48种,年内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若干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
目前,进出口环节需要海关验核的各种监管证件有86种,涉及19个部门。为压缩通关时间、降低通关费用,11月1日前,上述证件将减至48种,并原则上全部实现联网、在通关环节比对核查。其中,拟取消8种、合并12种,退出口岸验核18种。
在流程方面,深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双随机、一公开”作业模式将从一般监管拓展到常规稽查等全部执法领域;提高进口货物抵达口岸前“提前申报”比例,非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先放行后缴税”;推行进口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先验放后检测”;开通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年底前,要确保将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进口从97.39小时压缩至65小时,出口从12.29小时压缩至8.2小时。到2021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相比2017年压缩一半,减至48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一半,减至6.15小时。
在降成本方面,清理不合规收费,10月底前,各地将向社会公布当地口岸收费的目录清单。年内,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要比2017年降低100美元以上。
进一步提升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单一窗口”建设从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并开展与银行、保险、邮政、民航、铁路等相关行业的对接。年底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80%,2020年底前达到100%。